公司新闻

经济半年报前瞻:下半年工业生产有望企稳 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发布时间:2022-06-26 15:56 作者:香港黄大仙黄大仙网站

  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工业利润增速在5月!份由负转正。。

  但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大规模减税降费加速&#;落地,环保限产政策调整,以及鼓励民企政策的陆续出台,工业生产和工业利润将趋于好转,。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1~5月份,工业生产、增长。6%,增速较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较上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总体处于合&#;理区间。

  受当月工作日同比减。少、出口交货值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5月份工业生产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半数以上行业增长加快。5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加快。

  高技术行业增长较快。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0.9%,增速!较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0.2%,加快1.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以及基、数效应影响,利润增幅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放缓,截至5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2.&#;3%,与上年同期增幅16.5%相比下滑明显。

  积极因素也在显现,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增速由负转正,4月份为同&#;比下降3.7%。,累计看,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比1-4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营商环境中心主任刘哲对第一财经表示,5月已经出现了从;流动性改善&#;向盈利改善的过渡,5月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均由负转正,未来有望逐渐向投资端传导。

  5月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虽然由负转正,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已经恢。复。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表示,未来工业;企业利润反弹空间有限,一是企业扩产意愿和速度,,二是产品出厂价格。

  章俊分析,一方面,在终端需,求偏,弱的情况下,未来采矿业和制造业工业收入、利润短期内较难大幅改善。另一方面,基建投!资依然疲软对工业品价格的提振偏弱,加之翘尾因素在未来几个月逐渐下滑,PPI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落,工业收入中!的价格,贡献可。能会进一步减弱。。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P&#;PI同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机构预测,后续!PPI可能在8月份转负,10月份达到年内低点。

  随着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各类货物运输增速均有所下降。截至5月,货物运输、量累计同比增长6%,,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运量累计同比增长5.1%,比上年同期减少2.1个百分点。

  从用电量指标看,产业用电量增速下滑明显上升,截、至5月累计同比增速为4.9%,,比上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2.5%,比上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

  章俊表示,在,当下逆&#;周期调节!不断发力的、背景来看,工业生产下行速度有望企稳。。随着税费改革的全面开展,虽然在缺乏需求端提振的情况下企业扩产动能有限,&#;但税费压力的缓解将推。动整体工业企业盈利的好转,工业生产、下行速度将有概率放慢。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8168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762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撰文分析,2019;年减税降费目标2万亿,估算有!1万亿会直接归属企业部门。而5月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增速双双下滑转负,意味着减税效果已经显现。预计随着减税效果持&#;续显现,工业利润增,速或是前低后高,有望提前见底。

  章俊表示,由于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当前在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外,财政政策仍被寄予厚望。

  京东数科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表示,年内中国出口、生产可能,出现超出趋势和季节因素的下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此时,宏观政策面的支撑,如稳!定信心和就业等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沈建光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下半年仍将持续发力,而加&#;大稳增长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对外开放仍然是现阶段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最佳选择。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下半年财政政策应保持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适度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货币政策应保持总量稳;健,结构宽松,继续加大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力度。

  责编:刘展超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香港黄大仙黄大仙网站-22!002335